成都:政府补贴企业运作 垃圾分类提高回收率

    成都探索垃圾分类回收的经验。为了鼓励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,成都市锦江区试点推行了多年的一种回收模式,市民只要给垃圾进行分类、并贴上相应的二维码标签,就可以获得积分并换购生活用品。而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当地垃圾的回收率,还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。  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 以成都市民梁秀清为例:垃圾分类后,梁阿姨在每个垃圾袋上贴一个二维码标签,这个二维码对应的是梁阿姨家的门牌号和电话号码,有了这个二维码,原本普通的垃圾就有了一个“户口”。垃圾被运往二次分拣中心后,扫描员先将垃圾扫描、称重,每一种垃圾对应不同的积分,从每公斤1分到30分不等。

    成都某环保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李力说,如果说用户把垃圾混在一起丢了的话,就完全没有价值,但是他把可回收不可回收分开过后,就可以变成有价值的资源销售,所得的资金我们一部分用来回馈给用户作为礼品,另外一部分作为我们运营的费用。  在梁阿姨的小区,环保公司每周都会组织大件垃圾回收和积分兑换礼品专场活动。平时梁阿姨在垃圾分类时攒下的积分就派上了用场。比如280分可兑换洗衣粉,150分可兑换足球。梁秀清说:“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,兑回去对我又是一种强烈的刺激,我就越想分类。”

    目前,在成都锦江区已经有63000多户居民参与到这种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。试点已经进行了3年,参与居民越来越多,而这与政府补贴、企业运营的运行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    成都锦江区试点推行的垃圾分类工作,从源头上用积分兑换礼品提高市民的积极性,在投放、运输、分拣、回收整个链条中都全程把控,实现无缝对接。  企业参与 政府补贴  在项目启动之初,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专业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,用户基数不够大,垃圾回收所得收益一直无法支持企业正常运转。  2011年,成都市锦江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,政府公开招标环保企业参与垃圾分类,经过比较选择,锦江区政府决定继续由这家企业运作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,同时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扶持。 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处长赵华介绍说:“锦江区实行第一年,试点两万户,每一户补贴25块的方法,第二年(试点)5万户,每户补贴15块的方法,第三年扩大到8万户,每户补贴9块的方式。这样寻求企业盈亏的平衡点。”  今年是试点的第三年,截至上半年,成都市锦江区垃圾贴二维码分类回收工作已经覆盖了170多个物业小区的63000多户居民。企业也提前实现盈亏平衡。与此同时,市民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。  而市民的参与度越高,环保企业的盈利也就越高。成都市预计在2017年,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市范围,到2020年全面实现垃圾分类。